從兩會數字看房產交易走勢
發布時間:2012/3/23 10:33:45 瀏覽量:-
今年“兩會”上,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勾勒中國經濟社會在2012年的發展脈絡,也間接反映出今年整個樓市的調控趨勢。筆者從幾組不同的數據來分析研判“兩會”對于房地產行業的影響。
第一組數字: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居民消費價格控制在4%左右,廣義貨幣預期增長14%。
這組數字表明,從全國范圍內政策變化情況來看,盡管樓市調控已經呈現出定向寬松或局部放松的跡象,地方政府頻發“微調”信號,但是,從這些具體指標來看,在經濟增速預期放緩的市場背景下,中央層面關于調控的態度并未出現實質性松口。
具體而言,中央政府將2012年GDP增速目標下調低于8%,足以說明中央針對房地產行業調控及整個國民經濟進行結構性調整而付出的代價已經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中央不會因為短期內經濟的增長而重啟房地產的救市措施。尤其是,2012年居民消費價格控制在4%左右這一目標,也可以看出,房地產市場“去投資化”的樓市調控政策應該還會繼續從嚴執行,樓市投資性、投機性需求在今年仍然不會有機可乘。
從政策或制度走向來看,全國住房信息互聯、房產稅試點范圍的擴大、讓更多存量房入市等方面的政策或制度有可能會在今年全面鋪開,以此長遠控制房地產市場投資資金的流向及價格的走勢。
由此我們可知,以自住需求為主的市場仍將是2012年房地產市場的主要特征。開發企業要獲得比較好的發展預期,只能圍繞以“自住需求”這個核心來開發及推盤,在2012年,不要期望由于房價反彈及持續上漲而帶來的房地產市場溢價收益空間。
但是,按照歷年GDP的實際增速,尤其是近兩年中國的GDP實際增速往往比計劃高出1%-2%,按照這樣的邏輯推算,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增長有可能在8.5%-9.5%之間。按此推算,2012年的房地產市場投資及發展狀況應該和2011年差不多。具體到房地產市場的交易量價來說,由于調控政策未有實質性的松動,因此,成交價格仍然不會有突破,但是成交量有可能會因為“微調”而有起色,但仍然不會超越以自住需求甚至首次改善這個基本紅線。
第二組數字: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中國城鎮化率超過50%。
從全國房地產市場投資情況來看,城市化進程的主力是二三線城市、甚至三四線城市及其周邊的城鎮,這些城市受到樓市調控的影響并不大。大多數城市都出臺了類似于新城、新區、城市副中心等發展規劃,在這樣的發展規劃下,未來這些城市仍將保持相對較高的房地產投資的增速。相對較高的房地產投資增速將保證整個中國城鎮化率超過50%。從這個角度而言,未來中小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市場發展機會。
第三組數字:“PM2.5”首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PM2.5”首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將進一步引起人們對于生活環境及質量的關注,還將進一步帶動低碳、綠色等科技因素在房地產開發建設過程中的應用,尤其是對于“恒溫、恒濕、恒氧”技術在室內空間的運用會起到助推作用。這對于一些具有科技住宅、低碳技術的開發企業無疑迎來了新一輪的市場發展機會,今后有可能會有更多的企業走向綠色、低碳,同樣,“PM2.5”的發布有可能促進以健康、養生為主題的養生、養老地產的開發,以及與此相關的旅游地產市場的發展。
第四組數字:新開工700萬套以上保障性住房,中國2012年擬安排財政赤字8000億元。
此組數據表明,通過財政及社會力量的有力支持,保障房建設會在2012年逐步推進,最終在實質意義上逐步形成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兩個市場。保障性住房市場足以平抑商品房市場帶來的價格上漲的動力,同時,保障性住房可以滿足大多數普通民眾對于居住的基本需求,促進房價合理回歸,其帶動的投資又能成為“穩增長”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