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策“微調”頻頻,“保剛需”會否推升房價
發布時間:2012/5/22 15:00:39 瀏覽量:-
樓市成交量的上漲雖然與房價的持續回落不無關系,但是類似首套房貸利率優惠、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等針對“剛需”的利好政策無疑也是刺激購房者從“觀望”到“入市”的強勁推動力。
不過,盡管地方政府為樓市政策的“微調”打上了“保剛需”的鮮明旗號,卻仍然無法擺脫“與中央博弈調控底線”的嫌疑,一些“新政”更是引來無數質疑。與此同時,市場各方也開始擔心,如果剛需集中入市,會不會讓正處于下行通道的樓市,重新“紅火”起來,進而推高房價?
日前,江蘇揚州出臺規定,對個人新購買的成品住房,給予房款4‰—6‰不等的獎勵。盡管揚州方面稱,政策是為了鼓勵市民購買精裝修房,推動住宅產業化和建筑節能,但仍然未能平息公眾對于此舉意在“救市”的猜測和質疑。
不過據南京晨報5月21日報道,近日,住建部官員首次公開表態稱揚州購房新政和“救市”無關,揚州對成品房的政策引導應予以支持和肯定。
而在揚州之前,佛山明文放松限購、成都暗自放松限購、中山“限價”、蕪湖新政等則均因與“限購”原則相悖變成了短命政策。
相比之下,北京、天津等嚴格限購的城市,通過調整普通住宅認定標準及減稅等措施,減輕了以自住為目的的剛性購房需求稅費負擔,政策微調后則得以繼續執行。
業內人士認為,由此可以看出,只要限購、限貸不松動,僅是對首套房、自住型需求給予更多支持,政策微調是被認可的。
據媒體報道稱,從去年8月至今年5月10日,全國共有30多個城市出臺了包括減免購房契稅或退稅、調整首套房貸利率、改變普通住房價格標準、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重啟購房入戶政策、補貼首次置業、放松限購條件、土地松綁等樓市“新政”。其中,在少數地方新政“流產”的同時,超八成新政已悄然通過執行。涉及的城市既有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也有增城、象山、從化這樣的三四線城市。
地方政府動作頻頻,而對于政策微調會否推升房價的擔憂,人民日報在5月14的報道中指出,各地紛紛出臺支持剛需的政策,尤其是今年以來銀行的信貸比較寬松,為市場釋放了流動性。同時,包括恢復首套房貸利率優惠在內的措施,降低了購房者的購房成本,的確有推動房價反彈的風險。這些政策,對購房者預期的改變巨大,很多持幣觀望的購房者,會擔心房價反彈而著急入市,從而推高房價。
但是縱觀各地調控,大多是“限購”和“限價”兩種手段。限購的城市,已將炒房客排除在外,即使剛需能夠推動商品房銷售價格,推動也有限,不太可能激起市場大的波瀾;但對于一些限價的城市,或者沒有采取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城市,則需要謹慎,因為政策本身還沒有厘清市場上的投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