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收緊個人住房貸款,房價下行成必然
發布時間:2014/5/8 9:19:30 瀏覽量:近期,個人住房貸款的收緊將加大購房者購房難度,其中受影響最大的莫過于資金有限的剛需購房者。如何解決剛需購房資金來源問題?專家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商業貸款仍是剛需購房者資金的主要來源,但考慮到剛性需求的長期穩定存在,依托商業貸款解決其基本住房保障問題并不是長久之計。從長遠來看,引導政策性資金的介入將是有效手段。
建行海淀某支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眼下個人住房貸款緊得很。”據該負責人透露,目前,銀行對個人住房貸款放貸量的配比已由之前的年度配比變為月度配比,具體到支行則按周配比,最多也只有幾百萬元的額度,貸款放完后則需要等到下一周或下個月,額度非常緊張。上述負責人表示,以個人二手房抵押貸款為例,享有一定優惠利率的貸款,每月額度不過一二百萬元。
毫無疑問的是,貸款額度的緊張已直接影響到銀行放款速度。北京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國內銀行從房產抵押到最終放款一般至少需要45天時間,而此前多為30天內。剛剛獲得銀行貸款的北京市民小陳也證實了這一情況,“銀行原本承諾一周之內放款,但最終我卻等待了近兩個月時間。”小陳稱。
對于上述情況,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員、經濟學博士高廣春分析認為,從嚴控房地產開發貸款到收緊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這說明銀行“去房地產化”步伐正在加快。
從房地產開發貸款到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從普通住宅到商業地產,與以往明顯不同的是,今年房地產貸款已呈現全面收緊態勢。
一直以來,一方面,房地產業始終存在融資過度依賴商業性金融機構支持的情況;另一方面,銀行信貸投放的重點領域普遍包括回報豐厚穩定的房地產行業。相關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金融監管部門的相關調研報告顯示,2000年以來,房地產信貸在房地產企業資金來源中的比例多數年份超過40%,2013年則超過50%。與此同時,2013年房地產貸款在銀行各項貸款余額中占比超過20%。
從各行公開的2013年數據來看,工行、中信銀行(4.67, -0.05, -1.06%)房地產貸款余額出現下降;建行、民生銀行(7.74, -0.02, -0.26%)房地產貸款占比也出現小幅下降。銀行房地產貸款業務的逐步收緊也與行業風險高企直接相關。高廣春判斷,房價下行已是大趨勢,為避免發生風險或減小風險對銀行的影響,降低房地產貸款信貸規模、縮小其所占比重將成為銀行今后的主要選擇。
個人住房貸款的收緊或許是今年最突出的表現。今年3月份,寧波一家房企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4月份,杭州錦繡天地房地產公司傳出破產消息;5月份,廈門最大的娛樂地產項目深陷債務泥潭……高廣春分析認為,房價下行、成交量下降、貸款資金緊張令房地產業進入“擠泡沫”階段,這一階段必然會導致行業洗牌———部分資金實力不強的中小房企將被市場淘汰。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個人住房貸款的收緊將加大購房者購房難度,其中受影響最大的莫過于資金有限的剛需購房者。對于房地產市場的未來走向,一些業內人士判斷,“房地產市場的拐點已到”、“樓市即將崩盤”。不過,高廣春仍較為樂觀,他認為,國家調控的思路仍是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房地產行業下行雖已成為趨勢,但一味地走下去,或房價下降得太快,不僅不利于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也會影響金融、經濟的穩定,國家必將會在“控樓市”與“保穩定”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