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估價差別大
發布時間:2013/3/21 14:52:14 瀏覽量:-
最近,被“二手房將要增收20%稅”消息弄得很是緊張的市民張女士決定把手中一套位于興隆西巷的二手房賣掉,因為要上班,自己并沒有太多的時間帶人看房,她只好委托中介機構代辦。然而,從來沒有賣過房子的她卻發蒙了:“自己的這套房現在究竟值多少錢呢?出售價掛牌多少才合適呢?帶著疑問,張女士打算在向中介咨詢前,自己先在網上探探路。
“其實這個過程并不復雜,只需要登錄相關網站的二手房評估頁面,輸入二手房的相關數據信息就可查到網站給出的評價結果。”張女士向記者介紹道。然而,當她分別在幾家不同的房地產在線評估網上輸入信息后,得到的評估結果卻令她哭笑不得:“這三家網站分別給出了43.5萬、51.7萬和39萬的報價,怎么同一套房子的報價差別會這么大呢?這些可都是號稱最專業權威的網上評估機構啊。”
隨后,張女士來到位于護國路口的小十字房地產大廈的三家中介公司進行估價,得到的不同價格同樣讓她咋舌,“同一套房子的價差居然差十多萬,到底該信誰的呢?”買家可能覺得賣家在故意提高價格。
中介評估靠“比較估計”
據觀山湖區金元街一知名連鎖房屋中介公司市場部的銷售員趙剛介紹,目前,市場中各類房價評估系統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比較法”計算模型,即將購房者想出售的房源與類似的相同條件的房源進行比較。
“在二手房成交價普遍都會低于報價的前提下,很多網站包括中介機構最初時給出的價格都會略高許多。一是對于購房者而言,都希望能找到物美價廉的房源,如果報價過高甚至離譜,也無法勾起買房者的興趣;對賣房者來說,都希望能賣出個好價錢,在考慮到大宗商品之間的壓價空間較大的前提下,所以大多數賣房者都希望能盡可能高估價。所以這對我們中介來說,如何去對房源做更加貼近買賣雙方之間能承受的價格就顯得尤為重要。另一方面,中介公司的評估系統也無法全面系統地掌握全市各地區的二手房交易數據,只能依靠個案“找補”,所以才會出現評估價格報價不一的現象。”趙剛對記者介紹道。
有中介人員表示,盡管以后差額有可能被征稅20%,但報高價對賣家仍然有利。比如賣家房子原價30萬元,準備賣45萬元,聽說可能高征稅后,提高報價為50萬元,即使征稅20%,仍然獲利16萬元,高于按45萬元賣房的收益。如果出現“陰陽合同”等,賣家的收益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