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交易統一按最低交易指導價執行
發布時間:2013/1/22 17:28:29 瀏覽量:-
根據二手房所處區域、面積大小及建成年代的差異,依據島城基準地價的不同 ,二手房交易中確定了一個最低交易指導價,如果買賣價格低于最低交易價,交易時該繳多少稅費按照這個最低交易指導價來確定。
業內人士分析,最低交易指導價的設立,將有效杜絕二手房交易過程中靠陰陽合同來避稅的問題,買房者可能會因此多付幾千乃至上萬元。二手房交易將按照市地稅局確立的最低交易指導價執行,這意味著個人購買房屋時應當繳納的契稅、個人所得稅以及營業稅的多少,要按照這個最低指導價來算。
根據目前的規定,二手房交易的計稅價格,以交易雙方簽訂的合同成交價為依據;但申報成交價格低于系統最低交易低價且無正當理由的,應按不低于最低交易價格進行納稅申報,并繳納住房交易環節的各項稅款。
從今年首個工作日 ,也就是1月4日開始,本市二手房交易時統一按照最低交易指導價來執行。設立最低交易指導價的目的,是為規避二手房交易中買賣雙方通過陰陽合同來避稅的問題。
以前二手房交易時,為了少繳稅款,買賣雙方可以通過簽訂陰陽合同,刻意做低房子的價格,一套100萬元的房子將交易價格做低到80萬元,這是很多見的,而設立最低指導價后,這條路已經被堵死。
目前執行的二手房交易最低指導價并不公開。如果公布相當于給市場暗示和指引,引導大家按照參考價格申報稅費,不能反映市場真實交易信息;而且相關工作人員也不知道每套房計稅底價,以避免人為干涉。
二手房市場指導價格并不是"一刀切",同一區域內不同地段、小區環境、房屋新舊甚至交通的便捷程度,都會影響到市場指導價格的高低。不同的房源指導價也不一樣。即使是位于同一個小區的同一個樓層,其指導價也不一樣。這樣細分的最低指導價格和市場非常接近,減少了為逃稅而瞞報實際成交價格的情況。
房產經紀人在和買賣雙方辦理交易過程中,并不知道最終的最低交易指導價格,為了避免被卡住,已經不敢虛報低價。由于交易過程中會按照房屋所在區域、樓盤建筑年代等信息實行一房一審核的原則 ,對交易房屋征繳稅款,為了減少麻煩,目前多數中介在辦理手續時會按照實際成交價來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