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評估系統,稅費整改可不能吃力不討好
發布時間:2012/3/29 10:23:48 瀏覽量:-
被稱為“陰陽合同殺手”的存量房評估系統將上線,二手房稅費將按照該系統的評估價征收。這一舉措有可能殺滅二手房陰陽合同,但也很可能導致二手房交易稅費的提高,落得個吃力不討好。
2007年以來,房價高企,稅費也水漲船高。買賣二手房的人,為了少交點稅,就想出了陰陽合同這么個辦法。雖說合同有陰陽之分,但這個辦法一直是公開的秘密。其具體做法很簡單:買賣雙方先簽訂一份真實意思表達的合同。到了繳稅環節,中介就拉來一個評估機構,把房子的價格估低一些,然后按照這個較低的“評估價”繳稅。
一般來說,一套實際成交價為50萬元的房子,“評估”成40萬元甚至更低,都是可能的。以較低的“評估價”納稅,自然省錢。
現在,政府不再相信評估機構的“評估”了。它自己采集了90多萬套二手房信息,制作了這個存量房評估系統軟件,準備按照系統的評估價來征收稅費。
對這個前景,中介當然不爽,市民也不見得高興。
從建設誠信、規范的市場經濟秩序的角度,筆者歡迎這一評估系統的出現。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礎。誠信的合同,不應該是陰陽合同。從法律上來講,這種做法涉嫌偷稅漏稅。而且,其鉆空子的做法,有時候也會導致買方或賣方遭受損失而無法申冤。
但是,如果從稅費負擔來看,事情就有了另一面。二手房交易的稅費已經夠重了,房價高企與高稅費有相當的聯系。二手房交易者希望省點錢,少交些稅和費,這個愿望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據估算,在陰陽合同避稅的基礎上,二手房交易的稅費約占實際成交價的10%—15%,其中占大頭的是稅收。假定系統評估價與實際成交價相同,那么,稅基提高了,即便稅率不變,稅負仍然加重了。現在,賣方按凈收入來賣房,所有稅費的實際承擔者都是買方。稅收增加,將變相推高房價。
搞來搞去,卻讓房價更上一層樓,這恐怕與中央調控房價、保自住壓投資的政策是背道而馳的。更不用說,二手房買家多屬收入有限人群,他們本應是涉房政策的受益者,而非利益受損者。
規范稅收征管,當然是應該的。但房地產事關民生、政局,相比之下,稅費屬于戰術范疇,政局則是戰略大要,戰術舉措無疑要服從于戰略部署。
因此,筆者認為,存量房評估系統的推行,多少要帶一點對社情民意的關注和敬畏,帶一點對父老鄉親的關愛與溫情。收費征稅,本來就是從別人口袋里掏錢的事情,是否一定要非常生硬、非常雄赳赳氣昂昂地做呢?
深圳從去年7月11日起,開始按照系統評估價來征稅。但市民欣慰地發現,深圳的系統評估價,約為市場價的70%左右。
深圳的做法,貼近現實,體恤民情,兼顧多種政策、法律,其他地方完全可以借鑒。
我們相信,有關部門推出這套評估系統,更多地是從規范稅費征管的規范化、嚴肅性來考慮,而不是為了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