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市場持續走俏,中介行業依舊經歷生死考驗
發布時間:2012/7/27 9:43:23 瀏覽量:今年上半年,武漢各城區成交量漲幅最大是硚口區,漲幅為86.87%。小編來到硚口區中介公司最為集中的武勝西街,短短500米的街道,盤踞著12家大大小小的中介門店,其中不乏大型連鎖中介和零散的小型夫妻店。
專業化的門店內,店員們幾乎都忙著接電話,帶客戶看房或是上網登記房源,生意火爆可見一斑。而一些零散小店,都只有1.2名工作人員,不是睡眼惺忪,就是在聊閑天、打游戲,有些店里還兼賣毛線,做復印生意。
大型中介公司經紀人回流現象明顯
去年市場情況蕭條時,全國各地的中介圈都出現了“離職潮”。現在市場轉暖,一些原本業績不錯的經紀人開始重返二手房中介行業。
順馳不動產集賢店緊挨著硚口區的交易中心,10多人的店面顯得有些擁擠。店長郝姐介紹道,順馳招聘新員工有嚴格的篩選制度,在保證素質達標的情況下才會聘用。“我們公司硚口區新入職員工20人左右,其中有一半都屬于回流,其中不乏離職1.2年的經紀人,之所以現在回來,是他們都覺得市場轉好,對收入有信心了。”
某連鎖不動產臺北路店的店長小鄧是今年5月份回來工作的,去年限購后市場情況急速下滑,小鄧便轉去賣新房,但新房市場也不甚樂觀。今年5月,他發現整個樓市都活躍起來了,便想著還是做回比較熟悉的老本行,二手房買賣比較靈活,接觸的房源客源多,他們店里的成交量也較去年他離職時翻了一倍。
而中聯地產和壹加貳不動產也均表示,今年上半年,不少離職的有經驗的經紀人都回到了這個行業。
小型中介入不敷出搞副業
趙研龍是武勝西街中聯地產的一名資深經紀人,他說:“去年行情不好時,這條街關了1/3的中介店子,大型小型都有。”即使是現在還存活著的小型店子,也幾乎不能靠二手房賺錢,紛紛搞起了副業。
小編在街邊看到,有4—5家小中介店的除了“房屋買賣”的招牌外,還貼著“毛線”“復印”“彩票”等字樣。進店一看,一家店果然陳列著各色毛線的貨柜,玩游戲的看店者表示他不是老板,純粹來幫忙看門的,對這行也不熟悉。而另一家還兼做“復印”生意的老板娘剛睡醒,愛答不理地對小編說“我們生意差,沒感覺市場變好了”,她還稱“復印機是我們自己用的,不對外開放。”
好幾家小型中介的負責人都說,二手房交易一個月都成不了一單,偶爾有些租賃業務能維持生計。
中介招人是常態 新入職待遇提高
市民走在大街上會發現,有近一半的中介門店門口都貼著招聘啟事,
據了解,由于中介行業人員的流動性比較大,招聘經紀人是常態,很多剛入職1.2個月,遲遲無法開單的新人承受不住壓力會離職,所以各門店經常面臨人手不足的問題,再加上培養一個成熟的經紀人需要很長的周期,所以基本上隨時都在招聘新人。
而今年新人的入職待遇比去年高了不少,順馳不動產的底薪提高了30%,中聯地產的底薪也達到了1900元。其他各中介公司紛紛提高待遇,希望招攬有識之士,在58同城和趕集網上,有1000多條招聘經紀人的信息,大多都注明了“無責任底薪”1000元-1900元不等,和往年的招聘信息不同的是,少見“月薪過萬不是夢想”這種煽動性很強的字眼。
據悉,以往離職的大部分人都是不適應這個行業的新人,但去年市場不好的時候,成交量大幅度下滑,即使是資深經紀人,買賣成交的難度都特別大,直接導致中介公司及員工收入直線下降,人員流失問題加劇。
而小型中介和一些業務能力較弱的加盟店,由于沒有及時調整業務方向,對市場失去信心,長時間呈現破罐破摔的心理,,逐漸在優勝劣汰的行業整合中停業。不少資深的經紀人都表示,對于正規的中介公司,市場最差的時候已經過去,但一些消極經營的門店恐怕還是在“寒冬中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