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須正視“有限利好”
發布時間:2012/3/7 16:08:49 瀏覽量:-
近期,房地產市場一連串的新動作令人關注,除了一些地方政府半遮半掩地通過契稅、補貼等方式,放出“限購”松動的試探性氣球,房企也紛紛“上書”,呼吁政策調整。
在3日舉行的“變局下聊城房地產價值新方向”房產研討會上,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表示,今年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會放松,信貸放松將對房地產行業是一個“有限利好”,房地產企業對未來要有一個穩定的預期。
調控政策不會放松
“房地產企業應明確調控政策預期,不要猜測政策何時放松或轉向。”秦虹說。
秦虹表示,近兩年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已經發揮效用,一是將市場上投資和投機性需求大大擠出,二是房價上漲的勢頭得到遏制。目前,政策需要繼續,以鞏固調控效果。可以看出,今年房地產市場的調整,主要還是政策主動干預的結果,從這方面來看,政策也不會放松。
秦虹表示,從長期看,今后調結構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題,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改變過去各行各業投資房地產、所有資金流向房地產的局面。避免過多資金進入房地產領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使房地產市場獲利空間降低,“這樣才真正有利于經濟結構性的調整。”
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落錘定音,“促進房價合理回歸” 已取代“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成為今年房地產調控的最核心的關鍵詞。溫家寶總理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嚴格執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的政策措施,進一步鞏固調控成果,促進房價合理回歸。”
對于房價如何合理回歸,秦虹認為有兩方面,一是過去被投資和投機推高的不合理房價應要回歸到合理水平;二是房價的漲幅不能夠超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漲幅。
貨幣政策影響更甚
事實上,相對于限貸、限價、限購,貨幣政策對房地產市場影響的力度更甚。“去年房地產投資增速27.9%,但在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來源里,銀行貸款的增速是零。銀行貸款的一半左右投入到了保障房建設。”秦虹說。
今年央行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很多人都在猜測,信貸放松對房地產行業將是一個利好現象。
對此,秦虹表示,這只是一個“有限利好”。首先,信貸額度寬松,包括個人房貸等可能會容易一些,進而刺激銷售,有利于房企回籠資金,這是利好。但是,今年信貸放松是有限放松,不可能像2009年那樣大幅度放松。而且,今年信貸投資方向主要是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即使信貸放松,投進房地產的也不會占到多數。
當然,如果今年能拿到正常的銀行貸款,房企開發保障房、普通商品房的資金壓力可以得到緩解。不過,這也是有限的,秦虹表示,不會出現大的回流,房企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房企須轉型應對
在秦虹看來,“十二五”期間,樓市調控政策還會繼續,目前來看,兩大政策方向是已經確定的,那就是補保障性住房欠賬和控制投資性需求。
雖然房企壓力重重,但秦虹表示,目前我國樓市還沒有到倒退、萎縮的階段,增長空間還很大,只是今后增長速度會放緩。
對房企來說,秦虹認為,堅持多元化投資非常重要,如果業態品種或是投資過于單一,抗風險能力就堪憂。“過去的經驗是只要冒進就可以發展,而今后,冒進并不意味著可以發展。專業化的能力、穩健的財務模式和多元化的投資模式,都值得房企關注。”
秦虹表示,在政策不變的情況下,差別化利率對普通住房和商品房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企業的產品定位方面也應該有所準備。現在大家關心的問題是“能不能買得起房”,隨著市場降溫,“能不能買到好房” 將會成為下一步面臨的問題,因此,“提高住房的舒適度、功能結構以及提升服務,變得越來越關鍵,這是對房企的專業能力的新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