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成為近來熱議話題 藍皮書分析主要原因
發布時間:2012/12/22 10:22:37 瀏覽量:-
近年來隨著房價不斷上漲,越來越多的人買不起房,淪為“房奴”的人也越來越多,高房價成為近年來最為熱議的民生話題之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華圖政信公共管理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日在北京聯合舉辦2012年《公共服務藍皮書》發布暨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力評價理論研討會,會議發布了《中國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力評價(2011~2012)》。
房價調控政策、房價控制目標、房產稅、限購令、“新國八條”,2012年的樓市注定是不平靜的樓市,宏觀調控一輪接著一輪,一線城市房價調控目標集中出臺,這些政策是否實在地影響了當地房價,給市民帶來預期的效果。
據此,政府設置了一項覆蓋全國38個城市的宏觀政策對城市房價的影響的調查問卷。調查顯示,44.45%的市民對房價調控的效果持肯定態度,表明國家近年來的房價調控政策取得了明顯效果。
對此,藍皮書分析指出,一方面是因為該類城市對樓市的調控政策更為嚴格。另一方面,該類城市房價本身基數較高,相對而言調控效果也顯得更為明顯。
對于高房價,藍皮書又進一步分析了幾點原因。
一、市場存在巨大需求。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們消費水平不斷增長,對于住房的合理需求也不斷上升,此外,城鎮化帶來大規模的人口擴張也在客觀上刺激了城鎮住房的需求。同時,大規模流動性資金流入房地產業,住房的投資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與此同時,隨著房產投機不斷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對住房的需求。巨大的市場需求刺激了房價上漲。
二、房地產供應結構不合理。
我國房地產市場將住房銷售作為發展的重點,使得購買與租賃住房的發展不平衡,租賃住房服務未能充分發揮作用滿足住房的需求;此外,市面上缺乏能滿足公眾住房需求的一般性住房,經濟適用房和保障房的供給也遠遠無法滿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
三、房地產開發形成利益鏈。
部分地方政府通過征地、賣地獲得更高的財政收入,監管機制不合理導致了地價被肆意哄抬,開發商、建筑商等利益方無止境地追逐利益,金融監管機制不健全直接導致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了獲取“一杯羹”為開發商大開資金的方便之門,房地產業形成了包括地方政府和開發商等利益方在內的完整的利益鏈,哄抬房價,獲取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