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二手房交易量持續寒冬
發布時間:2012/5/22 15:12:28 瀏覽量:180余家月成交僅300余套
和往年市場相比,今年的中介“冬天”來得似乎有些太早,顯然一些中介并沒有做好越冬準備。南都記者的調查數據顯示,惠城區每月的二手房成交僅為300-400套,這樣的成交數據顯然不夠養活在惠城區登記在冊的180余家中介門店。
于是轉型成為了這些普遍虧損運行中介的救命稻草,2012年至少超過3家中介把重點轉到商業上。信和地產為了加強商業的布局,其總經理肖建生甚至對部門的架構進行了重新梳理,不僅圖謀二手商業市場,也積極地在尋找商業項目的代理、運營、招商。方正地產把其裁撤的三家門店的經營人員,整合進商業部門,同時又在惠州二手房市場中看到了學位房緊俏的事實,已提出專注二手優質學位房的口號。
在傳統的轉型之外,一些中介也開始推出特殊的升級服務,謀求在市場中的更大的話語權。2011年低調進入江北的惠家地產,當年即開始推出惠州首家“房屋管家”服務,其總經理李德鵬表示,“房屋管家”就是讓房屋所有者將房屋使用權授予中介公司,此后該房屋的出租、租后服務、租金收取全部由中介公司負責,目標客戶瞄準在惠州擁有物業的投資客。“這些投資客不愿意每年花時間去管理在惠州的物業,我們只需要每年扣除45天為空置期(開始的45天為免租期,45天后準時打租金給業主,賺取這45天的空置期間的租金收益),其余時間無論出租與否,業主均可收到合同約定的租金。”這項服務推出后,市場的反應較好,“目前,我們一共托管了200多套物業,在常規的二手房市場冷淡時,這完全夠公司的日常開銷”。
做細分市場的生意才靠譜
當遇到市場不利的局面,二手中介的轉型便在行業內被屢屢提及,但南都記者觀察發現,目前僅惠州隆塬地產的轉型還算順利,其他中介還處在轉型的摸索和掙扎期,轉型之路還較為漫長。
隆塬地產惠州區域總監趙正群此前在受訪時說,中介轉型,要充分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隆塬在成立之初,已經確定了未來的三大發展方向,二手房、商業、一級代理,所以轉型才比較順暢,而當前惠州市場的一些中介在轉型時并不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而是盲目轉型。
惠州資深地產策劃人范忠洲對于二手中介的盲目跟風轉型表示了擔憂,“二三級聯動就是一個例子,一些中介跟本不考慮自己的門店數量、人員素質,跟風而上,最后是二三級聯動沒賣幾套房子,本身的二手房業務也沒做好,得不償失”。范忠洲說,中介轉型實際上也是一個行業洗牌的過程,所以一定要慎重,盲目地轉型只會死得更快,讓一家新開的小中介去布局商業地產,沒資源、沒市場、沒客戶,也沒專業人才,這明擺著就是想死得更快而已。
范忠洲對于類似惠家地產推出的獨家服務表示認同,“一些惠州的中小中介,應該去根據自身優勢尋找自己的競爭力,去做細分市場的生意,這樣的轉型才會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