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限購松動:自己抽自己嘴巴
發布時間:2014/5/24 16:11:44 瀏覽量:進入2014年以來,房地產市場風波不斷,樓市持續偏冷。庫存高、需求淡,許多三四線城市的樓市進入了危險期。 寧波、無錫、杭州蕭山、天津濱海、銅陵、鄭州、揚州、南寧等幾個地區,已經陸續出臺了放開限購的政策。昨日又有消息稱,除北上廣深之外,其他城市的限購政策可以自行調節。這意味著除四大一線城市之外的30多個限購城市,有可能全面松綁限購政策。樓市限購,具有較強行政色彩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曾被視為抑制房價上漲的利器,也曾因其行政色彩而引發爭議。
限購令誕生于2010年,當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隨后有40多個城市執行著不同程度的限購政策。限購實施的四年間,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成交量,并進而抑制了房價的過快上漲。
如今,再到考驗調控時。樓市該如何開啟“雙向調控”的閥門,限購令何去何從?限購松動后,會否再次助推一輪房價上漲沖動?投資客會否再次卷土重來?新華財經的資深編輯、記者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
雷瘋:
之前限購的舉措,應當是在滿足剛需的前提下,避免投機者涌入樓市的過濾性政策。如今松綁,無非是希望剛需者或者投機者買房,但在現下這個當口,也說明了地方政府本身已經對本地樓市給出了一個悲觀的預期。松綁不見效是很正常的,資本逐利,一個連當地官方都看跌的樓市如何吸引投資?但如果真的見效了,那就說明該地政府之前的限購舉措確實壓制了當地的剛性需求,影響了當地民生。
說白了,地方政府松動限購,要么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要么是自己抽自己的嘴巴。
秋天不回來:
中國樓市限購限的是什么?投機。放開限購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房子賣不出去了。一窩而上,一亂則停,一停則死,一死又放,這是什么?這實際就是行政干預的惡果。回望中國樓市的十年輝煌,背后的根源是幾十年的城鎮化欠債。所以,如果是選擇市場化的方向,那么一方面地方政府應該保證每年保障房建設目標能夠完成;另一方面,放開市場,更多的通過房產稅、空置稅等稅收手段,擴大土地供應量等手段進行調節。同時,還應加快推進房產信息聯網的公布,在互聯網都走向移動化、物聯化的今天,中國到底有多少房子都統計不出來?這不是笑話嗎?
超級瑪麗:
如今房價剛要“止漲”,剛需們還沒來得及叫好,投機客才剛開始拋房,看似“拐點”將至,地方政府卻坐不住了!小編真的很擔心,“控房價”的目標到頭來會功虧一簣。試想,倘若限購一松,游資再次涌入炒房,那等待我們的會不會是“報復性”的上漲?真的不希望,房價未降,限購先松。
天真看世界:
傳除北上廣深外的城市限購或有所松動,小編認為意義不大。對于生活在其他城市的人而言,有一套不錯的房子,安居樂業,買樓投資,區位決定了升值空間有限,或許過了這熱潮,還有可能被套。而那些在北上廣深力爭要有“一房之地”,或是指著房子賺一筆的人深深的被束縛了。現實是,作為中國的紐約,洛杉磯,無論四城限購與否,房價都不可預估,撲朔迷離。對于真正想買,能買的人,限與不限,房子就在那里。
山姆大叔:
限購松動只會換來新一輪房價上漲的預期。樓市調控,屢調屢漲,淪為“空調”的關鍵就在于政府的決心。每每到關鍵時點,就轉舵換向。四萬億造就了上一輪房價的狂漲。新十年,就別讓百姓為房價鬧心了。中國百姓辛勤努力全球皆知,然后,高房價下,你我又都在為地產商、地方政府打工。鬧劇,何時休?
自由之翼:
購買力、剛需必然還是存在的。只不過目前高企的房價讓“剛需們”駐足不前。房子是一個家的承載體,國內的青年人肩上沉重的負擔也是不言而喻的。限購松綁,讓市場自主抉擇,對存量居高不下的三四線城市而言,短期內或許會起到一定經濟的拉動作用。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市場觀望情緒依然濃重。后續如果沒有配套的措施,取消限購的效應或許也只是會“曇花一現”。
孔方兄兄:
“房子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的時代終要離去了!令中國百姓神經緊張,日思夜想,茶飯不進的樓市,終于要變天了。此時,剛需們是該歡呼雀躍地涌進樓市,在降價潮中參與搶房大戰,還是繼續觀望,成為新的難題。暴風雨來臨之前,市場參與各方該如何應對呢,孔方兄兄認為,之前因為購限不能買的剛需們不妨冷眼觀戰,小心成為接盤者,被套怎么哭都沒人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