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鮮為人知的事:個別房產中介公司出現亂收費現象
發布時間:2013/6/18 18:30:03 瀏覽量:-
市場上出現一種現象:房產中介公司有的開始亂收費,這些事情很多市民紛紛表示不滿。
廣大市民一致反映二手房中介費過高,2.7%的行規讓購房者背上沉重的負擔。調查發現,沈陽二手房中介收費混亂,中介看人下“菜單”,購買同樣的房產不同中介收費最多相差10余倍。亂象調查:沈陽二手房中介費最多相差10余倍。
今年初,市民陶小姐在大東區上園路附近購買了一套二室一廳的房子,花了71萬。“當時約定中介費按照成交價的2%收取,這樣我需要支付的中介費是1.42萬。”陶小姐說,當時覺得這筆錢挺多的,就猶豫了一下沒當場簽合同。第二天,陶小姐在附近另外一家小中介也發現了這套房源,“這家中介只收了我2000元的中介費。”陶小姐說,兩相比較差了6倍,她很慶幸當時自己沒急于簽合同。 陶小姐的遭遇并非個例。
調查發現,沈陽二手房中介收費比較混亂,通常大型連鎖中介報價普遍為交易額的2%,最高的2.5%,而小中介則五花八門,有的1%,有的按照房屋間數收費,還有的面議,同樣的房產在不同中介之間中介費報價最多相差10余倍。 一家中介負責人表示,一般比較好的兩室一廳的房產在沈陽售價也就一百萬左右,按照2.5%的中介費計算,其費用為2.5萬,而有的小中介仍沿用按照房屋間數收費,即一室一廳收一千,兩室一廳收兩千,這樣下來二者相差10余倍。記者從物價部門了解到,沈陽市對于房產中介的收費標準一直執行的是國家規定。在《國家計委、建設部關于房地產中介服務收費的通知》(計價格[1995]971號)中明確規定,房屋買賣代理收費,按成交價格總額的0.5%-2.5%計收。實行獨家代理的,收費標準由委托方與房地產中介機構協商,可適當提高,但最高不超過成交價格的3%。“中介收費在國家允許的范圍內可以上下浮動。”一家中介負責人說,因為整個行業發展較快,經營規模大小不一,良莠不齊。中介運營成本不同所以收費也不同,至于收多少都是自己定的。
不得不承認的是,中介在收費時會看人下“菜單”,不差錢的購房者往往會比能講價的多花不少錢。大中介訴苦:成本上漲 一個月賣三四套房才能保本,“中介給我提供什么服務了?一套房子就幾萬幾萬的收,心里真不平衡。”市民楊女士說,前年他在吉祥購買的一套房子中介費花了3萬多,相當于他半年的工資。回想起來,中介也就幫著跑一跑房產大廳,給查一下水電煤氣,其實自己也完全可以辦理。就在購房者對中介高收費大吐苦水的時候,中介也表示出了無奈。“我們提供中介服務也有成本。”沈陽某中介負責人說。據介紹,以一般二三級馬路的普通中介來說,租一間100平方米的房屋租金就得6-8萬,裝修費大約得五萬,且兩三年就得重裝。需要七八個置業顧問,每月的基本工資開支就得一萬五,電話費和網費每月至少得一千元。
此外還有置業顧問提成、水電煤氣等。“每個月如果賺不到四五萬毛利的話基本上就賠錢了。”該負責人說,如果要想賺到5萬元的話,按照2%的中介費的話,就必須得賣掉250萬元的房子。“也就是說一個月得賣掉三四套房子才能保本。”該負責人說,旺季時一個月賣七八套都沒問題,而淡季時一個月可能兩套都賣不出去。多家中介負責人表示,近幾年房租、人工等費用漲得厲害,而2%的中介費已經多年不變,所以壓力非常大。
昨日在走訪中發現,一些中介的收費標準已經明碼標價在店面公示。不過,在實際收取過程中則有可商量的余地。“說是2%,多數購房者都會少給。”大東區一家中介置業顧問說,他曾經做過的一套房子,按照規定收取的話中介費2.6萬,可是購房者就給1萬,最終也得答應。“幾乎所有的房源都不是獨家,你不肯降價的話買房人就去其他中介了,幾乎是有去無回。”該置業顧問說,與其幫別人扛價,還不如主動降價,這樣還能多賺點。多家中介負責人表示,中介費是否有商量余地及大小與二手房交易市場有很大關系,市場活躍時基本上講不下來價。
除了二手房交易手續費外,租房的中介費也隨之下降。按照行規,連鎖中介在中介費收取時,月租金超過1000元的房屋一般會向房主收取一個月的租金,不過經過討價還價,有的只象征性地收取兩三百元。不過,調查中發現,一些收費低廉的小中介多數是租用小門市或者自有房產,老板一人充當置業顧問。“偶爾賣一套就賺了,不賣也賠不上。”一家中介老板說。
競爭加劇:部分中介暗自降價招攬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