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率或將成為2013年各地保障房建設新的考核標準
發布時間:2013/1/10 14:27:56 瀏覽量:-
來自住建部的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2年,全國共開工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超過3000萬套,基本建成1700萬套以上。然而,在保障房存量增加的同時,保障房核心目標,分配入住的情況卻不甚理想,部分城市分配入住率不到30%。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介紹,影響入住率的主要原因,一個是配套設施建設滯后,一些已竣工的保障房無法及時投入使用;另一個是部分城市設置的保障房申請門檻過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入住情況。
對此,住建部表示,“加快配套設施建設,做到配套設施與保障房工程同步規劃、同期建設、同時交付使用,能盡早投入使用”,成為住建部2013年確定的年度重要任務之一。與此同時,住建部亦要求地級以上城市要把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住房保障范圍。
根據住建部發布的公告,截止到去年10月底,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505萬套、新開工722萬套,已經超額完成全年目標。
“2012年年底,除了要求各地統籌研究2013年保障房建設任務目標,部里就強調各地要主抓分配入住。”在上述人士看來,住建部關注點轉變的一大原因,就是高保障房存量下,普遍較低的入住率。
住建部的人士也表示,雖然年底檢查,各地開工、竣工情況大都超額完成,但分配入住的情況不甚理想,有的城市不及30%。或正因此,廣西2013年首次把分配入住指標在保障房的管理中納入考核范疇。除此之外,河北、西藏、上海、湖北等地均把入住率列為新的考核范疇內。針對普遍的入住率較低的情況,賈康分析,部分地方保障房項目選址相對偏遠,由于道路、管網、環境等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相對滯后影響入住。
對此,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在全國住房與城鄉會議上要求,各地確保配套進度,將中央補助資金統籌用于去年已開工和今年擬開工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直接相關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并堅持做到配套設施建設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除了加大配套設施建設,降低保障房申請門檻也是提高入住率一個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