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二套房政策被叫停 業內:政策將針剛需微調
發布時間:2012/3/2 9:39:54 瀏覽量:-
蕪湖在龍年第一個打響地產救市令,4天后遭封殺頓成“啞炮”;而上海限購放松的政策也被叫停。中央已下達今年各地保障房建設任務,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強調今年的關注重點將從新開工率轉到竣工率,地方想靠“挖坑充數”將被瓦解。
顯然,中央宏調與地方利益的博弈仍在繼續深入,蕪湖之后,不排除可能還有轉入地下的試探者,而在中央層面,正進行一項與時間的賽跑——通過推進保障房建設、房產稅征收,最終讓房價回歸合理水平。
認為,今年更多地追求竣工率,把去年大量的新開工消化,這傳遞出一個信息:“未來也許會形成第一年新開工任務多、第二年任務少的開工竣工周期,以形成良性循環,防止‘挖坑開工’現象。”
【焦點1】 地方樓市微調 決策層摁下五只“出頭鳥”
2月28日,上海“外地戶籍居民持長期居住證滿三年,可以購買第二套房”的微調被叫停。
對于這項“外地戶籍居民持長期居住證滿三年,可以享受本地戶籍居民同等購房資質,即可以購買第二套房”的微調政策,上海市房管局此前曾解釋,這從限購政策開始實施時就已執行。但2月28日,多家房地產交易中心,均表示該政策已被叫停,他們接到上海市房管局通知,通知時間為上周。而上海房管局更在2月28日晚正式發文,明確限售政策從嚴執行。
事實上,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有4起案例先后掀起波瀾:佛山明文放松限購當天被叫停、成都暗自放松限購被迫公開澄清、中山限價惹爭議、蕪湖地產新政“流產”。如今,上海成為第五個案例。
這些事件被認為極具符號化意義,即決策層決不允許樓市調控出現松動。
此前,廣州、江蘇等地表態將研究差異化限購政策。然而,在“嚴格執行加強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的大背景下,目前該項提議已暫時擱置,至于何時推出,有關方面稱還要再研究,至少近期內不會有進展。
【焦點2】 關注重點轉向竣工率 保障房難再“挖坑填數”
地方政府“微調”突破遇阻之際,來自保障房建設的重壓也直逼過來。
住建部部長姜偉新日前接受全國人大詢問時就表示,2012年要繼續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700萬套以上,基本建成500萬套以上,竣工量要高于去年。值得一提的是,姜偉新強調“今年的關注重點將從新開工率轉到竣工率”。
此舉無疑讓地方政府忐忑不安。來自住建部的消息指,去年中央下達到各地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開工任務提前1個月完成。但據了解,不少地方只是挖了個基坑就算是開工。對于這種暫時先應付的做法,以“竣工率”作為認定標準,對那些“裸泳”的地方政府而言,無疑是一塊“照妖鏡”。
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員彭澎認為,今年更多地追求竣工率,把去年大量的新開工消化,這傳遞出一個信息:“未來也許會形成第一年新開工任務多、第二年任務少的開工竣工周期,以形成良性循環,防止‘挖坑開工’現象。”
【焦點3】剛需微調未來新政或取代“松綁”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宏調政策力度不變和地方松綁沖動兩相作用下,未來或許將會出現針對剛需的微調。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表示,在過去一年多的調控中,部分城市在執行中央政策時偏于嚴厲,誤傷了許多合理化的剛性需求,這在未來可能會出現調整;另外,遏制投機、投資已經成為長期的政策指向被固定下來,“逐漸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意味著將會出臺更具市場引導性的長期政策來取代短期的行政直接干預。
事實上,管理層正考慮變通或轉用新的方式取代。如加緊推進保障房建設,通過與時間的賽跑,保持一定的住房供應,從而可以減緩房價上漲的動力。如果地方政府真正貫徹中央的意圖,把保障房建設真正落到實處,等一兩年1000萬套保障房投入使用后,支撐高房價的剛性需求就得到一部分的釋放。
與此同時,近日全國40個城市已實現住房信息系統聯網,也使房產稅在全國推廣成為可能,從而達到以房產稅來調控樓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