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地產泡沫隱現 部分開發商未雨綢繆
發布時間:2012/3/6 13:44:03 瀏覽量:-
住宅限購之后,商業地產得寵。繼2011年萬億資金逐利商業地產后,2012年增量資金仍在源源不斷地注入這一領域。看似無限風光的背后,有業內人士認為,商業地產的泡沫正悄然吹脹。記者了解到,部分涉足商業地產的企業已經開始著手準備,通過謹慎擴張、運營模式多元化等方式,來規避可能到來的“暴風雨”。
中國商業地產聯盟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2011年全國商業地產開發投資總額接近萬億元,出現爆發式增長。京滬商業地產銷售額更是創下2007年以來的新高。根據監測數據,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和成都、天津等重點城市,去年的商用物業售價和租金均呈上漲趨勢。其中北京商業地產成交總額同比增長34%,成交均價同比上漲7.5%。與此同時,寫字樓空置率持續走低,租金漲勢如虹。
受租售價格上漲的刺激,2012年以來,商業地產項目不僅在建速度加快、供應增加,而且還有大批新的增量資金在伺機進入。業內專家表示,去年以來,有意愿投資商業項目的機構和個人顯著增加,背后的資金不可估量,其中不少是因為住宅限購而轉向商業,主要的誘惑就在于商業的價格在不斷上漲。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從記者采訪的情況來看,目前商業地產的總體形勢遠沒有外界想象得那么樂觀。當SOHO中國宣布2012年維持去年的銷售目標230億元不變,并高調宣布提高旗下項目售價時,高盛和瑞銀兩家國際投行卻潑來一盆冷水,預測其可能完成的年度銷售額僅為117億元和166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龐大的供應量勢必會撥動供需的天平。據搜房網統計,2012年上海將有22個商鋪項目入市。高緯環球發布的報告稱,2012年北京預計有17個零售地產項目入市,體量達94萬平方米,其中購物中心面積達78萬平方米。此外,由于2011年土地供應結構變化,住宅用地比例下降,商業性用地比例增加,上述用地將在2012年~2013年流入市場。
由于在建和潛在供應量巨大,部分城市商業地產面臨過剩風險。陽光新業集團副總裁吳堯認為,除了供應量過大以及與住宅遭遇的信貸受限等問題外,商業地產面臨的風險還體現在開發商專業度低、專業人才匱乏。“一些轉型商業地產的企業,特別是2008年前后才開始進軍商業地產領域的企業,未來將面臨許多問題。”他預測,2012年三季度起,商業地產問題將會逐漸暴露。
不過吳堯也表示,從趨勢上看商業地產市場整體形勢依然會繼續向上,一些大企業還會對商業地產追加投資,未來問題項目的出現也可能會帶來絕佳的并購機會。記者了解到,針對未來市場潛在風險,部分企業已經開始未雨綢繆。
“出于對未來市場的考慮,公司還是決定依照原計劃穩步擴張。目前公司資金充裕,并不排除年內會并購1~2個商業項目的可能。”吳堯說。
吳堯還談到,考慮到未來2年內將會有大量的商業項目入市,而市場內的專業人才十分缺乏,公司決定依托自身成熟的商業管理團隊,大力拓展商業管理輸出,通過受托管理的方式進行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