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位置偏差,北京二手房交易量高于新房
發布時間:2012/5/12 9:21:58 瀏覽量:林先生就是一個典型的買了新房后又不得不轉投二手房懷抱的剛需。
早在五年前,林先生就在通州買了一套一居室的商品房,然而,這套房子一直沒有用來居住,而是租出去了。原來,林先生自己是做生意的,他的愛人在位于海淀區的一個研究所工作,如果住到通州,距離太遠不方便,所以林先生一家一直在海淀租房子住。
今年1月,林先生一家終于有了一套屬于自己的可以居住的房子。
年初,林先生把通州的房子賣掉,在愛人的單位附近買了一套二手房。這套房子位于海淀區學院路附近的一個老社區,是一套47平方米的一居室,成交價135萬元。
林先生的第一套房貸款已經付得差不多,出售以后手上有了約70萬元的現金,于是用這筆房款做首付,買了現在的房子,剩下的錢,則是申請的銀行貸款。
因為老房子戶型很緊湊,47平方米的一居室,可以改造成兩居室使用,對于林先生和愛人、孩子這樣的三口之家來說,也算夠用。雖然又背上了約70萬元的貸款,但林先生對現在的狀況,比之前還是滿意得多。
像林先生這樣,在郊區買了新房卻用不上的人,并不是個例。
供職于某周刊的余先生,在房山買了新房,他工作的地方在朝陽區大望路,以至于買了新房沒法住,一家三口只得在城里租房住;而金老師,也是這樣一個例子,金老師是北京師范大學(微博)的老師,2006年,他在昌平沙河買了一套兩居室,但是一直都沒有住,而是和愛人一起在學校租房。到了2010年,因為要準備生小孩,他只得又在學校附近買了一套50平方米的小兩居二手房。
隨著北京城市的不斷外擴,現在開盤的諸多新盤,所在區域距離城市中心較遠,如大興、房山等,然而因為價格相對較低,在剛需們能夠接受的范圍內,即使在樓市調控的低潮期,這些項目往往還是吸引了大量的購買者。
好不容易買了新房,最后卻沒法住,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吳小姐是一位二手房購買者,2008年她結婚后,和老公一起買了一套二手房。此后,她有朋友陸陸續續買房結婚或是生小孩,她回憶了一下,最近三年中,有4個朋友買房,買的都是二手房。這些人的特征也很明顯,一是工作都非常繁忙,二是收入比較穩定,三是買的二手房都在三環、四環附近,但是要買同樣地段的新房卻買不起。“新房離城市越來越遠,更多的人買二手房。”地產資深人士張寅表示,因為最近幾個月住房成交量較多,他專門去做調查,看買新房的人多,還是買二手房的人多,他問了幾個單位的情況,其中一個有幾百人規模的單位,工作人員以外地人為主,且工作年限較長,最近有9個人買房,其中7個人都是買的二手房。
優勢
實際上,北京二手房成交量超過新房(指“一手住宅”,以下同),早在2009年,就已經開始。
2009年全年,北京二手房成交量達到歷史高點26萬多套,并且每個月的二手房成交量,都高于新房,當年,新房總成交量不到18萬套,全年比二手房少8萬多套。
此后,從2010年至今年4月,雖然新房也有偶爾勝過二手房的月份,但是這樣的月份確實寥寥無幾:2010年全年,二手房成交量12個月全部超過新房住宅;2011年全年,只有6月、7月、12月,新房超過二手房;今年前四個月,只有1月新房超過二手房。(以上數據來源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
為什么更多的買房人選擇二手房?張寅表示,出行成本是被提及最多的一個原因。“新盤都太遠了,很多都在六環以外,而現在要買汽車,面臨很多問題,如車牌要搖號、汽油貴、停車費貴。”張寅說。
張寅表示,其次就是總價便宜,低于新房。
事實也正是如此,上文中提到的購買二手房的例子,總價基本上都在150萬元左右,但是位置卻可以在四環附近,還有三環附近的。二手房的單價不一定低,但是小戶型多,一些上市的老公房,50平方米左右的戶型,就能實現兩居的居住功能,而且這類可供選擇的房源并不少。而新盤住宅的最小戶型普遍是80多平方米,同樣的總價,要買新房,目前只能在六環附近。“能貸到款,也是二手房成交量大的重要原因。”張寅表示,“最近兩三年,每年用于購買二手房的貸款數,都超過新房。”
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北京市金融運行報告,2011年底,個人住房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73.6億元,其中,用于購買新房的個人住房貸款比年初減少7.7億元,用于購買二手房的個人住房貸款比年初增加81.2億元;而2010年底,新建住房貸款余額同比增長8.2%,而二手住房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0.7%。“現在只要資質合格,二手房貸款基本上都能申請下來。”鏈家地產(微博)市場研究部陳雪表示,各個銀行情況不一樣,首套房貸款利率8.5折優惠的比較少,但普遍都能達到9折、9.5折。
陳雪表示,去年年底,貸款批不下來、個別銀行上浮貸款利率至1.1倍、1.05倍等貸款緊縮的情況,在今年2、3月時,就已經明顯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