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細則出臺 為避稅“陰陽合同”或泛濫
發布時間:2013/3/15 13:50:41 瀏覽量:-
國五條細則出臺后,二手房市場受到嚴重影響。“個人轉讓住房嚴格征收差額20%的個人所得稅”將大幅提高交易成本。
二手房20%交易個稅消息一出,很多業內人士表達了對于號稱“避稅利器”的陰陽合同泛濫的擔憂。為了規避高稅收,很多人則不免開始打起避稅算盤,原本在二手房市場中,“陰陽合同”已成行業內的“公開秘密”,所謂的“陰陽合同”指的是為了少繳稅款,買賣雙方在二手房交易時,除了簽署實際成交價的合同之外,再簽一個低于實際交易價的假合同,將假合同作為申報納稅的依據。
新政細則一出,為少繳稅款,部分購房者在中介的引導下,故意擬定另一份少報了成交價格的房產契約,拿到房管部門辦理交易手續,看似省錢,事后卻容易引發糾紛。
業內人士建議,維護自己利益可取,但用“損招”恐怕不但無法規避新政誤傷,反而會因此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
雖然新政個稅細則出臺后,短期內還看不出隨之帶來的維權隱患,但在此次細則尚未出臺之前,就有不少在二手房交易中,為了規避契稅等其他稅收而搞“陰陽合同”而導致維權問題的案例。
稅務部門會對明顯低于市場價格成交的二手房進行價格評估,交易雙方必須按照評估價格進行稅費征繳。因此,陰陽合同規避個稅的幅度有限。
目前二手房交易一般都使用電腦估價,通過電腦評估,有一套根據房子新舊、地段、位置等綜合評估的計算系統,評估出來的價格比較接近周邊房價,如果故意把房價寫低,通不過系統評估,也就無法成交。
法律人士提醒稱,偷稅漏稅可能導致合同無效。二手房交易過程中,賣家為了避免繳納稅費而希望保留原有房產證上的房產價格,其實是逃稅漏稅的行為。
在國家強制稅收的前提下,逃避國家稅收的行為,一旦被舉報,很可能會對買賣雙方造成傷害,甚至可能導致買賣合同的無效。因此購房人不要存在逃稅的僥幸心理,引起不必要的損失和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