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城中村拆遷影響商鋪租金上漲 商戶各種吐槽
發布時間:2013/1/17 10:05:21 瀏覽量:-
經調查顯示,72%的商戶表示近半年商鋪租金沒上漲, 82%的商戶認為拆遷對商鋪影響較大,商鋪租金逐年上漲。很多商戶吐槽:做生意得斗得過顧客,怕漲租得忍得住房東,想掙錢得找到好商鋪,還要躲得過拆遷。
城中村拆遷,房租被“拆高”了30%
市民高先生和妻子在鄭州市豐產路上經營一家40平方米的精品服裝店,因為款式別致,雖然服裝價位偏高,但生意挺不錯。商鋪是一家單位公房,因為簽的有長期合同,房租只是按照約定每年上漲5%左右,“相比瘋長的物價,我們對房租漲幅完全可以接受。”
店鋪的對面,是一個城中村,臨街的也都是商鋪。 不過就在前幾天,高先生收到房東通知,今年重簽合同的話,房租要大幅上漲,讓他做好準備,據說漲幅在30%以上,一下子漲這么多,生意更難做了。原因就是,對面的城中村傳來了將要拆遷的消息。
而處在城中村的商戶,吃的虧就更大了。張女士掏了10萬元的轉讓費,租了一間八九十平方米店面,開了一家朝鮮料理,裝修完剛營業了幾個月,就聽說這個村子要拆遷,“看來我是上當了,當初沒有打聽明白,想著幾年內拆不了,誰知道這么快就開始測量了。聽說要拆遷誰會接啊,裝修費算是打水漂了。”張女士算了一下,裝修加上轉讓費,自己已經投入了20萬元,店里的生意也不算太好,張女士只希望能在村子拆遷前,把轉讓費賺回來。
怕漲房租討好房東更累
王先生是一家二手房中介公司的負責人,和房東打交道讓他頭疼不已。雖然做的是二手房生意,可他說多是住宅類的,商鋪出租、轉讓的業務還不到1%。“雖然轉租的很多,但是商鋪涉及的利益關系很復雜,容易跳開中介自行成交,所以這項業務很少有中介介入。”
他說,從自己公司在市區分布的門店來看,拆遷多的地方,租金確實上漲不少,建成區則上漲幅度不大,“商鋪不像住宅,長期租賃相對較多,變動不大。”不過,他們公司在中原區的一處門店,有100多平方米,2011年底簽的合同,去年底月租從9000元漲到14000元,“漲幅超過了50%,我們只好選擇和別人分租。”
雖然房東隨意漲價,但商戶能忍就得忍,“一是和氣生財,二是商鋪裝修好了,有固定的客源,因為漲租放棄商鋪很不劃算,即使房東愿意賠付違約金,也很有限,損失大的還是商戶。“每年到了房屋續約的時候都是提心吊膽。每逢中秋等大節日,他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給房東送禮,盡量維持好關系。做生意就夠累了,和房東斗智斗勇更累人。
商鋪選擇心得:從必須臨街到非“MALL”不可
在新加坡從業十年的李先生2011年回國,想開一家“娘惹菜館”。剛開始,他的設想是尋找臨街商鋪,“最好在餐飲一條街上,這樣人氣足。”跑遍了各個商業區域,李先生覺得投資太大了。
隨后,他和合作伙伴在一個別墅區開了“私房菜館”,三層樓的別墅,每月的租金只有同樣面積臨街商鋪的三分之一。現在創業者都喜歡選擇臨街商鋪,這樣容易被消費者發現,但是高額的轉讓費和打著滾增長的商鋪租金,并不適合初次創業者,風險太大。
2012年,打算在“私房菜”之外繼續開辦東南亞餐飲連鎖的李先生又開始尋覓商鋪。這一次,他盯準了新開的商業購物中心,也就是各種“MALL”。國貿360廣場、萬達廣場、新開的“王府井”、鄭東新區的“丹尼斯7天地”等都成為李先生的目標。他覺得這類廣場是將來商鋪的趨勢,租金相對穩定,同時拆遷的可能性又不大,哪怕租金貴一些也比臨街商鋪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