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城中村的消失,讓“鄭漂族”何去何從?
發布時間:2014/5/16 9:04:51 瀏覽量:-
“城中村”是“鄭漂族”的安樂窩,然而,現在離我們越來越遠,這也意味著低廉生活體系也將告別。一種生活的結束,意味著另一種生活的開始。過去十年,鄭州城中村改造,以平均每個月消失一座城中村的速度推進,不遠的將來歷史的車輪就將駛入“后城中村時代”。沒了城中村,這給“鄭漂族”擺出一個難題:留下還是離開。他們的選擇,將左右整座城市的發展。如果離開,用工荒、城市發展活力都將受影響;如果要留下他們,他們的下一個落腳點會在哪兒?
首付兩成搶住大學路萬達旁雙氣現房,錯過再無
5月18日跟著騰訊看房團 圍攻大豫特價房 無優惠不買房!
[租房]
拆一座村,小區房租漲一片
鄭州的城中村拆遷改造,“接力棒”在5月份由紅專路經一路口的東韓砦村接過,這里約2萬住戶,近日被要求在20日前搬走,16日就將停水停電。
5月12日上午,大河報記者在東韓砦村看到,街道上陸陸續續有拎著大包小包,準備裝車搬家的人。臨街商店里叫賣聲此起彼伏,除去部分已經關門的商店,商鋪都貼滿“流血清倉”、“一件不留”等大字。
兩個行李箱、一個背包,這是劉俊辰在鄭州全部的家當,為找房他請假兩天仍沒結果,“不是沒有房子,就是已經住滿,遠的地方上班又不方便”。在房東一天三趟登門催促下,劉俊辰決定投靠朋友。劉俊辰老家在濮陽,來鄭州打工3年,在農業路經三路口一家酒店上班,他在東韓砦租住一個標間,每月只需350元。
李莉一家在東韓砦住了一年多,租的一室一廳每月700元,丈夫走街串巷做家電維修,她在家里看孩子。得知要拆遷,她剛把孩子送回老家,對比價格后,最后夫妻兩人決定搬往陳寨。“小區太貴了,租不起,陳寨一室一廳每個月才400多塊,可還不知道能住多久,真不行只能離開鄭州。”
每有一座城中村拆遷,就會導致周邊小區租金上漲。記者走訪東韓砦附近的房產中介,發現小區一室一廳每月就要1800元,兩室一廳更是2600元,盡管如此,租房業務量也明顯增加。
優房地產經紀人劉先生介紹,自5月以來,求租者增加了一倍,租金也上漲10%左右。“城中村容量很大,每次拆遷都有大量的人要尋找新的住處。”
[買房]
部分“鄭漂族”購買小戶型當“房奴”
由于小區上漲的房租逼近買房月供,“咬緊牙關”買個小戶型房子成了部分“鄭漂族”的選擇。
昨天上午,記者在經一路點石房產看到,墻壁上貼著不少一室一廳小戶型的房源信息。其工作人員介紹,“現在在小區租房,一室一廳裝修好一點,房租得兩千,租金比買房月供還多。所以很多年輕人選擇購買小戶型。”
28歲的苗恒老家在南陽,在城中村住了五年,住過的祥營村、西環臥龍崗、常寨均已拆除,自嘲“住哪兒拆哪兒”,他根據個人經歷及觀察,將蟻族生活寫成《畢業以后一起買房》一書出版。今年3月,他利用稿費和借的錢,在東風路一處樓盤買了套40平米的一室一廳小戶型,如今他過著“雙租生活”,一邊租住閆莊城中村,一邊將新房出租,用賺得的差價償還外債。“我就是被拆遷逼出來的房奴典型,雖然壓力大,但一塊石頭落地了,漂泊感少了很多。”苗恒說。
城中村拆遷,會否推動小戶型熱?搜房網新房部主編王明楠表示,目前鄭州約300個樓盤中,有小戶型的樓盤約有30個,近一兩年不少新樓盤推出小戶型,總價不高,除去首付外,月供也就一兩千元,與繁華路段房租持平。“城中村拆遷后,一些有條件的年輕人會考慮買小戶型,對小戶型有驅動作用。”
[公租房]
張開“懷抱”難容納龐大流動人口
小區房租連年漲,又沒錢買新房,很多人寄希望于價格低廉的公租房。近幾年,公租房申請門檻也一再放寬,目前鄭州所有人只要住房確實存在困難,即可申請。
2013年以來,鄭州市區累計受理公共租賃住房申請6075戶。今年,鄭州在商品房小區、經適房小區內配建的公租房,將面向社會輪候供應,預計房源數量有四五千套。
鄭州市保障性住房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鄭州市還將嘗試把成規模、符合條件的村民安置多余房源納入公租房管理。鄭州市還將在快速公交、地鐵沿線,啟動大型復合型社區用地儲備工作,擬建設包括公租房和限價商品房、普通商品房的大型復合型社區。
不過,和公租房數字相比,龐大的流動人口若從城中村逃離,公租房的“懷抱”并不足夠接納。省社科院在今年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9月,鄭州市區流動人口達340萬,且每年以25%的速度遞增,城區人口密度僅次于廣州,居全國第二。他們中不少便是在城中村生活,以陳寨為例,面積僅有0.618平方公里,流動人口就有13.2萬多人。
記者在東韓砦采訪時,一些做小生意的外來務工人員稱公租房“看得見摸不著”,他們月收入比申請公租房條件稍高,可租住小區賺錢就剩下不多。
[建議]
為留住人才,政府可發放“租房補貼”
“城中村的大規模拆遷改造,造成了很多‘鄭漂一族’居無定所,一些有才能的高校畢業生迫于居住條件和生活壓力,不得不離開鄭州,這對城市的發展是很不利的。”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劉社說。
記者查詢發現,在城中村改造中,為留住人才,不少地方都進行了嘗試,主要有發放租房補貼、建設畢業生公寓兩種做法。以無錫為例,凡是與當地企業簽訂勞動合同并在外租房的大學生,均可申請領取租房補貼,標準為博士每月800元、碩士600元、學士500元,連續領取期限暫定為2年。此外,中山市計劃為新入職高校畢業生建“人才公寓”,屆時將以“租補分離”的方式進行補貼。
劉社建議,鄭州可借鑒其他城市經驗,對高校畢業生采取租房補貼,“留住高素質人才就保證了城市發展活力,從城市長遠發展看,這項措施值得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