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經濟適用房再遇冷場所謂哪般?
發布時間:2012/5/9 9:00:52 瀏覽量:-
5月3日,鄭州市第三期經適房輪候供應開始, 9個項目4002套房源。當天只選走了67套房子。
【經適房遇冷】
5月3日,鄭州市第三期經適房輪候供應開始,本期供應共計9個項目,4002套房源。鄭州市房管局公布當天登記情況顯示,5月3日應有650人可登記選房,但僅有64人登記選房,平均10套房子僅有1個人購買。對于經適房登記“遇冷”,鄭州市房管局保障性住房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之前已料到。他說,第一天選房的家庭,多是取得購房資格證且申請人為烈士遺屬、國家優撫對象、市級以上勞動模范、二級以上殘疾、廉租住房保障對象的家庭。
【報名順延后】
選房有改觀
眾所周知,經濟適用房本是面向中低收入家庭銷售的住房,具有社會保障性質。如今,中低收入家庭似乎并不領情,出現這種情況,自然讓人啼笑皆非。事情隨后似乎有新的進展。據悉,由于鄭州今年首批經適房輪候供應開門遇冷,兩天僅有170戶家庭報名,部分有優先資格的市民因價格、區位等原因選擇了放棄,針對這一情況,鄭州房管局發布公告稱,第三期經適房輪候供應報名時間順延3天,到5月9日截止,供應對象將增加3172戶。市民不禁要問:經適房一次次“興致而來,冷場而歸”到底是為何呢?
【市民不買賬】
原因有很多
對此,鄭州市住房保障辦公室新聞發言人王書江表示,之前因經濟條件達不到等原因放棄的,這次不少人依然選擇放棄,“雖然經適房的價格比較低,但對不少家庭來說仍是個負擔。這些家庭中,有不少屬于廉租房的保障對象,有的已經放棄過 1到2次經適房輪候機會。”
相關評論說,在動輒接近萬元的房價壓力之下,售價2700多元的鄭州“經適房”第一天便遭遇“冷場”,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購房者有意向買房,讓本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經適房面臨尷尬的境地。但通過后面的分析則不難發現,其遇冷的背后也表現出購房者的理性觀望。價格方面固然對于購房者來說比較重要,但是,不管是什么類型的住房,地段及配套設施一直是不容忽略的因素,而這也是此次調查的34.6%的住戶沒有馬上購房的主要原因。與持幣觀望相比,房市的“投機型”因素也因為去年的一紙通告而有所顯露。2011年9月28日,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管理局公布《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經濟適用住房管理的通知》的實施細則。這意味著,目前鄭州市8.1萬多戶經濟適用房家庭,在購買適用房滿五年后,通過補繳差價款的方式,能夠實現房子完全產權,從而自由買賣。這一政策出臺后,在鄭州擬停建經濟適用房和經適房上市交易的雙重影響之下,居民會更加“挑肥揀瘦”,而像此次部分偏遠地段的房源出現門可羅雀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即便是今后經適房可能會上市,但這種按購房價格繳納30%的差價款,才能取得房屋的完全產權的政策,對于這些中低收入家庭來說顯然有些不劃算。
【建設保障房】
多聽多論證
經適房的經濟型和適用期決定了它應該多服務于一些中低收入家庭,但如今我們看到的卻是,一方面,購房者收入低下,無錢購房,而另一方面,經適房房價過高,讓購房者依舊望而卻步。遭遇冷場的經適房,不僅浪費了公共資源,更剝奪了其他購房者的權利,當然,最主要的是,這與政府建房的初衷相背離。
所以說,無論是從購房者的購房需求來看,還是對市場因素的分析,鄭州經適房遭遇冷場不能簡單地把它概括為價格高漲或者是居民的觀望投機。更應該認識到持幣觀望背后的真正原因,如果當初政府考慮到居民的消費水平,并且降低經適房貸款門檻,同時構建租金補貼的新住房保障體系,那么如今鄭州經適房的推出也不可能會遭遇如此冷清的尷尬局面。